制服控

当前位置:主页 > 教师装 > / 正文

高考“最后一米”如何科学冲刺?(图)

2022-09-07 21:54:59174 ℃

高考“最后一米”如何科学冲刺?(图)

  近日,河北省沧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学生在教室里用扔纸飞机的方式舒缓心情。距2015年全国高考已不到10天了,考生复习进入冲刺阶段。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不到10天就要高考了,最近,五花八门的备考“招数”通过网站、微信在家长、学生中疯传。其中一则《素食提升智商,高考吃素保持头脑清晰》的帖子,让杭州的刘女士信以为真,给上高三的儿子吃了半个月的素食。结果小伙子扛不住了,不得不到浙江省人民医院向医生求助。

  这一折腾不但没有实现“保持头脑清晰”,反而影响了备考节奏,刘女士对此后悔不已。那么,临战之前,考生、家长该做哪些准备?如何科学利用最后这几天呢?

  考前生活:“特殊”还是“寻常”?

  浙江省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钱展红告诉记者,最近半个月,前来咨询考前饮食的家长比平时多了三四倍。“这恰恰反映了家长的焦虑:学习上帮不上忙,总想在生活上给孩子特别待遇,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就拿刘女士的儿子来说,原本1.83米的个头,体重169斤,吃素半个月后减轻了好几斤,记忆力也不如以前了。钱展红认为,对于考生来说,“一日三餐要保证足量的主食、丰富的蛋白质及一定量的蔬菜和水果,关键在于要营养均衡、清淡”。

  钱展红给出了具体建议:早餐以稀饭、面包为主,适当添加一些粗粮,同时辅以牛奶、鸡蛋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中餐和晚餐应注意主食、荤、素的平衡搭配,其中午餐相对丰盛一些,量要足一点,晚餐应以谷类食物和蔬菜为主,可清淡些、量相对少一点。她特别提醒,家长要尊重孩子平时的饮食规律和习惯,不要刻意改变。

  记者采访了浙江省几所寄宿制重点高中,发现学校并未因为临近高考而调整学生的日常作息。嘉兴一中副校长李虹说,学校更关注的是,确保近期的伙食让备考学生吃得健康放心,所以对食堂的管理会比平时更加严格。同时,对一些过度焦虑的家长,学校会第一时间作出“心理干预”,让班主任及时与其沟通,避免家长的紧张情绪影响学生备考。

  考前学习:“求全”还是“求专”?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家长希望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学校能多给孩子上复习课,把知识点再梳理一遍,以免有“漏网之鱼”。一些学校也确实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地毯式”的复习,那收效如何呢?

  “这样的复习课,是学生陪老师上课,而不是老师给学生上课。”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张丰直截了当地表示,在学生知识基本面已经成型的这一阶段,教师试图在复习课上把知识灌输给每名学生,那就违背了“以学定教”的原则,多数学生不是“吃不了”就是“吃不饱”,因此备考更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衢州二中高三学生小刘饱受“做题慢”的困扰,别人40分钟可以解决的选择题,她得花一个多小时,导致试卷完成率不高。为此,班主任郑友民为她量身定制了一套复习方法:40分钟内必须做完35道选择题,然后剖析错题的原因,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最后的查漏补缺。“做题慢是因为基础知识不扎实,用‘挤脓头’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排查知识上的漏点。”郑友民介绍说,该校高三年级已进入停课状态,教师不再大规模上复习课,而是在办公室里开设“专家门诊”,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这一延续多年的做法深受学生欢迎。

  如果学生反映的问题比较集中,杭州学军中学则会安排任课教师上“最后一课”——在高考前一周,花20分钟进行专题辅导。“辅导的内容未必就会考到,但只要是多数学生想了解的知识,老师就有必要去传授。”校长陈立群说。

  考前心理:“加温”还是“散热”?

  这几天,各大网站刊登了一张“高三学生挑灯夜读备考”的照片,画面里的学生静静地坐在教室里正准备最后的冲刺。不过,在浙江省衢州一中,高三教学楼却偏偏停电了。

  5月19日晚8点20分,衢州一中高三840名学生正在安静自修,忽然整栋教学楼陷入黑暗——停电了。但是,学生们没有太过焦虑,在老师组织下来到食堂,很快又进入了自修状态。就在此时,音乐响起,老师们将一笼笼热气腾腾的饺子端到学生面前。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Powered By 制服控 网站地图